大足石刻中“父母恩重经变相”又称父母恩重经“十恩图”,连环画式地刻出父母含辛茹苦抚育子女的十组雕像,体现了母亲生育子女的艰难、父母养育子女的不易,堪称表现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恩重如山的典范之作。每一幅造像都是青少年所熟悉的生活情节,青少年在观赏艺术的过程中,理解父母的艰辛,懂得感恩父母,感受精神的洗礼。
父母恩重经变相的故事
1、投佛祈求嗣息
“投佛祈求嗣息”是这组雕像的开篇,图中,雕刻一对夫妻相对站立,丈夫双手端一长柄香炉,略微躬身向前,妻子正向炉中添香。在二人像下方,即为慈觉大师宗赜“投佛祈求嗣息”的颂词,其中提及到“父母同香火,求生孝顺儿;提防年老日,起坐要扶持;父母皆成佛,绵绵法界如”等,可见图中夫妇二人在佛前上香的目的为求子,而且明确说到希望生下一个“孝顺”的孩子。
2、怀胎守护恩
一位身怀六甲的孕妇,表情严肃,正坐在凳上休憩,旁边站立一位侍女,正捧着一碗茶给孕妇,孕妇轻轻地伸出右手正准备接过茶杯,此为第一“怀胎守护恩”。在旁边的颂词说到,母亲怀胎至日,“母黄如有病,动转亦身难”,也就是说母亲在怀胎之际,行动不便,似若身患大病。
3、临产受苦恩
孩子即将临产,母亲站立着准备生育,嘴唇紧闭,似正咬紧牙关,右手抚摸着肚中的孩子。在其身前,一位妇女单腿跪地,挽袖正在准备接生,在她身后,站立着一位头戴软巾、身着交领服的中年男子,据考为孩子的父亲,在这个时候,他既惶恐生育的困厄,又憧憬着新生的婴儿,于是拿起一册佛经,希冀顺产。此为第二“临产受苦恩”。在其旁的颂词有所残缺,但可辨“慈父闻将产,空惶不自持”等句,可知中年男子为孩子的父亲。
4、生子忘忧恩
孩子出生之后,母亲左手抱着孩子,右手拿捏着孩子的小手,父亲站在母子身前,正开心地与她们逗乐,在父母的脸上,都洋溢着欣慰的笑容。此为第三“生子忘忧恩”,在其旁颂词刻有“初见婴儿面,双亲笑点头。从前忧苦事,到此一时休”。
5、咽苦吐甘恩
母亲抱着儿子坐在腿上,儿子手中拿一饼,此为第四“咽苦吐甘恩”。其旁的颂词有所漫漶。
6、推干就湿恩
深夜,母亲正抱着男孩在床边撒尿。此为第五“推干就湿恩”,在其旁的颂词就刻有“干处让儿卧”,可知图中大意,孩子睡觉往往尿床,而此时,母亲自己睡尿湿的地方,干处则让给孩子睡。
7、乳哺养育恩
母亲袒胸露乳,身着开裆裤的儿子双手抱住母亲,嘴衔母亲奶头,此为第六“乳哺养育恩”,其旁的颂词中所刻的“不愁脂肉尽,惟恐小儿饥”,正是母亲此时心中所想与所愿。
8、洗濯不净恩
母亲在盆中洗衣,身后站立一像(或为父亲),正抱着儿子在母亲头上逗乐,旁边一位男孩正持物逗乐小孩,母亲边洗衣物边回望着孩子,此为第七“洗濯不净恩”。旁边的颂词说道,孩子幼小时候多污秽,父母常为其清洗,而“父母年需日,谁供一勺汤”?
9、为造恶业恩
儿子长大成人,即将婚嫁之际,设筵席宴请亲友,母亲正挽袖下厨,杀猪办酒宴,此为第八“为造恶业恩”。其旁的颂词说,“养儿方长大,婚嫁是寻常”,因为“筵会多杀害”,那么“罪业使谁当”?也就是说,佛教主张不杀生,为了不让孩子承担杀生的罪业,所以,图中刻母亲亲自下厨杀猪办酒宴。
10、远行忆念恩
儿子成人之后自然要出门远行,成就自身一番作为,在离家出行那天,父母送了一程又一程,父亲劝其母到此告别,母亲手肘部向其父推搡,似在埋怨其父多嘴。此为第九“远行忆念恩”。其旁的颂词中,有一句感人肺腑的话语——“恐依门庐望,归来莫太迟”,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正是父母牵挂在外孩子的真切实感,此情此景,令多少游子唏嘘感慨。
11、究竟怜悯恩
父母年老,仍担心儿子的言行举止,图中,父母并坐,父亲正用手指儿子作说教状,儿子跪在身前聆听教诲,此为第十“究竟怜悯恩”。其旁的颂词说,“百岁惟忧八十儿,不舍作鬼也忧之”,也就是说,爱护子女是父母一生恪守的责任,即使百岁之际也不忘教育孩子。
此文章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