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大足石刻 -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

发布于 2022-06-15 14:05 十六番网页版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石刻造像表现的是佛主释迦牟尼前世和今生修行、行孝、报恩的故事。这龛造像的正中为释迦佛半身像,在释迦牟尼像左右壁,分上中下三层,共刻有释迦佛故事十二组。


由于石刻岩面的限制,这龛造像中的每一个故事工匠师们都是只选取了其中的一个典型情节来概括故事的全部内容。

【1】六师外道谤佛不孝图

造像以释迦佛的弟子阿难入城化缘为导线展开。一日,弟子阿难入城化缘,于王舍城外遇见一青年男子,因供养父母家产荡尽,却仍平担着双目失明的老父母沿街乞讨。要得三个饼,好的两个供给父母,坏的那个还舍不得马上吃,而是别在腰间,留着以防下一顿没要到食物时,给父母充饥。


阿难正看得感动,有六师外道迎面而来。六师外道是指当时与佛教对立的六个哲学派别。六师外道中的道德否定论者富兰那·迦叶以右手食指指着孝子,讥讽佛教不孝。裸行托钵教团生命派始祖未伽梨·俱舍梨子左手按胸,举右手大拇指于胸前,满面喜气,以示赞同。怀疑论者删闍夜·毗罗胝子以手击拍板,微翅右脚尖合拍,欣喜若狂。顺势论者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开怀大笑,长袖飘飞,手舞足蹈。七要素说者迦罗鸠驮·迦旃廷左手抱卑鼓,右手敲打,幸灾乐祸。他们指着这个乞讨供养父母的青年男子,用讥讽的口吻对阿难说:你老师自称有大德,却舍弃双亲,丢下妻儿不顾,独自到深山修行,实在是一位沽名钓誉之徒,还不及这位乞丐有孝心!


光头大脑、憨厚忠实的阿难听了六师外道之言,神情尴尬地返回山中问老师:佛家可有孝乎?释迦道:此话非尔等之言,该从何而来?阿难道:为六师外道之言。于是,释迦牟尼召集三千大千世界诸佛菩萨,大放五色光明,为众人说《大方便佛报恩经》,以正视听。在石壁上有 “六师外道谤佛不孝” 八字石刻。


【2】吹笛女

在迦罗鸠驮·迦旃廷上方,有一尊优美的“吹笛女”。她黑发高簇,纤手着笛,偏着头,双目微闭,正神情专注地横吹弓笛,独自陶醉在悠扬的笛声之中。


【3】佛因地修行舍身济虎图

这组石刻讲述的是:萨埵太子在一个山谷看到一只老虎带着七只刚出生不久的小虎饥饿难忍,母虎因此欲将自己的小虎吃掉,七只小虎面临死亡的威胁。萨埵为救老虎,脱光衣服,躺在地上让老虎吃他,可是老虎太饥饿了连吃他的力气也没有,于是萨埵爬到山顶上,找了一根尖锐的竹刺,用竹刺刺破了自己的喉咙,纵身跳下山崖,摔死在老虎的面前,老虎舔了他身上流出的血后,恢复了力气,带着七只小虎把他吃了。萨埵太子即是释迦前生。图中刻一长案,案上放萨埵太子骸骨,其父抚头,其母抚足,悲痛恸哭。云中现萨埵太子,旁有一呲牙咧嘴的老虎。


【4】释迦因地割肉供父母图

这组石刻讲述的是:有一王和一后,因国内大臣谋反,便带着太子者提逃跑。半路上,所带干粮吃完,三人饥饿难忍。国王想杀王后来与太子分食,者提太子不依,表示愿在自己身上每日割下三斤肉来供养父母。由于太子孝心至诚,所以他手臂上的肉割下来马上就复原了,使三人平安渡过了难关。这太子即是释迦前生。图中刻罗侯恶逆王右手拄剑,左手抱者提太子。王妃身体前倾,双手接过儿肉。者提太子臂上剜痕累累。


【5】释迦因地鹦鹉行孝图

这组石刻讲述的是:有一只父母都眼盲的鹦鹉,常摘取好的花果供给父母。有一片田地的主人,起初种稻谷时,就发愿说:所种的谷粒,要与众生共同吃食分享。鹦鹉因为那个田主先有施舍之心,就常常到田里采取稻谷,用来供养父母。农夫巡视农作物,看见众多虫子、鸟儿啄断谷穗的地方,瞋怒懊恼,便设下罗网,捕捉到鹦鹉。鹦鹉子说:“田主先前好心发愿,施舍谷物没有吝啬,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才敢来采取稻谷。为何现在被罗网捕捉呢?”农夫问鹦鹉:“你取这些稻谷,究竟又为谁?”鹦鹉回答说:“有盲眼的父母,希望能够奉养他们。”农夫将鹦鹉放了,说:“从今以后,常在这里取谷,不要再有什么疑难。”那鹦鹉就是释迦前生,盲父就是净饭王,盲母就是摩耶夫人。图中刻两只盲鹦鹉在树上窝里引颈延宁。农夫立于两株树下,手捉鹦鹉与之对语,树下是一片沉甸甸的谷穗。


【6】释迦因地行孝剜眼出髓为药图

这组石刻讲述的是:忍辱太子知其父王身婴重病,命在旦夕,求药疗治。太子问:“药是何物?”大臣答:“是不嗔人眼睛及其骨髓,若得此药,即全王命。”太子言:“但使父王病得救者,舍百千身,亦不为难,况此秽身也。”即呼旃陀罗剜其两眼,断骨出髓。大王服后,病即痊愈,而太子命终。图中刻国王病坐椅上,背靠三脚尖轼,伸出左手,旁一医生为其诊脉。一侧忍辱太子双手合十而坐,旃陀罗执刀站于旁。太子身前跪一侍者,捧盘接其眼及骨髓。


【7】释迦佛因行孝证三十二相图

这组石刻讲述的是:佛有三十二相八十好,释迦佛解说佛有三十二相八十好的因缘。图上方刻一男子以右手指着一卷发僧人,似在问法。右旁坐着一位风冠霞披的女子,其下有一青年,双手合十而跪。


【8】释迦佛因地为睒子行孝图

这组石刻讲述的是:有一对双目失明的夫妇,他们唯一的儿子叫睒子。睒子“至孝仁慈,奉行十善”。一天,睒子在河边汲取泉水供养父母,被到山中狩猎的国王误中而身亡,由于睒子的孝心感动了天神,天神派帝释天来到睒子身边,把神丹妙药灌入睒子的口中,毒箭自拔,睒子便死而复生,他父母的双眼也重见光明。图中刻睒子尸体仰卧于床上,盲父母抚头摸胸。国王肩负弓,腰插箭,立于睒子脚旁,眼望盲父母。睒子身后,帝释捧物而立。


【9】释迦因地剜肉图

这组石刻讲述的是:转轮圣王为求法,愿意在身上挖千个孔,点千盏灯来供养佛。图中刻婆罗门坐于殿上,转轮圣王裸露上身,合掌而跪。身后旃陀罗正持刀剜转轮圣王臂上之肉。


【10】释迦因地雁书报太子图

这组石刻讲述的是:善友太子入海寻找如意宝珠,留滞他国。其父母因思念太子而双目失明,遣白雁到大海寻觅太子。太子得到消即回与父母相见。太子持珠发愿,父母双眼得以恢复光明。图中刻善友太子双手捧盘,盘中盛如意宝珠,跪于父母身前。在他们头上方,有一只大雁,颈系书信,飞于空中。


【11】释迦因地修行舍身求法图

这组石刻讲述的是:释迦牟尼前生曾在雪山修苦行,称“雪山大士”。地释见大士苦修,为试探其心,化作罗刹鬼,状极凶恶,来与大士说法。印度古代的习惯以四句为一偈,罗刹仅说了上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大士闻半偈而心喜,为求后半偈,大士答应愿献出自己的血肉,终于得到后半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为实现诺言,他毅然奋不顾身,舍身投崖。帝释见大士不惜生命,便现了天王的原形把他接住。图中雪山大士头朝下,足向上,双手合十倒立,悬于山腰。山下帝释跪地,张臂欲接大士。其后站着罗刹,青面赤发,面目狰狞,一手叉腰一手指大士说法。


【12】释迦佛诣父王所看疾图

这组石刻讲述的是:释迦之父净饭大王病疾,释迦闻讯赶到,以佛光照父王身,使父王病痛减轻,吉祥入灭。图中净饭王病卧床上,释迦站于床侧,以右手摸父额,左手握父手;头顶肉髻处发出毫光,照在净饭王身上。释迦身后有一比丘,双手合掌,肃穆静立。


【13】大孝释迦佛亲担父王棺

这组石刻讲述的是:净饭王逝世后,当时要求抬棺者较多,但释迦为劝众生行孝,所以亲自为父王抬棺,并以香木火焚之,收骨建塔供养,以尽人子之道。图中刻棺辇一角,抬棺者仅见三人。释迦负抬于前,双手扶杠,头顶有毫光二道,光中部刻“大孝释迦佛亲担父王棺”十个字。另两位抬棺者面向壁面,躬身而行。阿难、罗云双手合十,跟于棺后。石刻把送葬者的哀威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幅生动的人间送葬图。


【14】三圣御制佛牙赞石碑

在整龛造像的中部释迦半身像下有一块两米多高的石碑,称《三圣御制佛牙赞》。石碑中间有宋太宗、真宗、仁宗三个皇帝写的佛牙赞颂。文中太宗、真宗对释迦的极度赞仰,竭尽华丽誉美之词。而仁宗皇帝的赞文更是字字珠玑,掷地有声。石碑的两侧的大字是仁宗皇帝赞文的最后两句:“唯有吾师金骨在,曾经百炼色长新”!



1 收藏 0

此文章暂无评论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