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玩转良渚古城

更新于 2023-12-09 15:19 十六番网页版

本文转载自官方微信公众号: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在景区内可以打开该公众号,使用智慧导览功能,可查看公园最新信息。



良渚古城遗址总面积14.33平方公里,分城址区、瑶山遗址区、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和谷口高坝区4个片区。其中城址区的核心部分面积约3.66平方公里,2019年7月8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有限开园,以集文博展陈、考古研学、旅游观光以及互动体验为一体的崭新面貌亮相于公众面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五千年前的古中国,认知良渚古城,了解良渚文明!


游览路线



在公园的南入口广场,良渚古城遗址的地标建筑——《良月流晖》主题雕塑一定是来到公园的必打卡点!主题雕塑《良月流晖》,高二十米,由著名艺术家韩美林设计,于2020年7月6日——首个“杭州良渚日”落成于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文化的当代景观。


雕塑由基座、玉器和火焰三部分构成,充分彰显了良渚古城遗址的价值内核和精神延展。琮形基座象征着矗立良渚大地的古城和水利系列。玉器的组合融合了天、地、人的意向。刻在玉琮上的神秘符号来自远古的良渚陶器。圆形的玉璧即代表上天,也是古文字“良”的变形。居于中间的三叉形器,则代表人与天地的相互呼应。顶端跳跃灵动的火焰,象征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无限动力。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面积较大,游客可选择:哈啰景交车骑行、步行、乘坐观光车,三种形式游园。


骑行路线

① 东入口—东城墙观景平台骑行路

开阔幽静、绵延千米的古城东城墙美景将更好地展现在你眼前,此条线路骑至观景平台,还可远眺外城的美人地台地。


② 东入口—南城墙站骑行路

一路与水域稻田相伴,处处包裹了野趣与休闲的情调,也为前往南城墙之路提供了别样的选择。


③ 反山—鹿苑骑行路

沿途串联起荷花池、水稻田、水生植物区域,两头连接了反山和鹿苑,是骑行爱好者不可错过的游玩路线。



观光车游览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提供观光车游览服务,共设有11个游览车停靠站点,访客们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遗址点,选择在相关站点下车参观游览。


检票入园右转50米处便到了观光车的始发站,园区目前按照观光车游览线路依次设置了城门与城墙、考古体验区、河道与作坊、雉山观景台、莫角山宫殿、反山王陵、西城墙遗址、良渚文明探索营地、大观山休憩区、鹿苑十大参访片区,观光车会沿着固定的游览线路运行,每个片区都设有观光车上下车停靠站。建议在开始整个游览前,打开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微信公众号,点击智慧导览。方便游览和了解景点。


徒步漫游

当然,如果你想细细地欣赏公园每一处风景,徒步也是很好的选择哦~漫步在小路上,抓拍一张在田间休憩的白鹭,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温馨提醒:各站点游览情况会根据公园实际进行微调



城门与城墙


坐上游览车,第一站停靠在良渚古城的陆城门遗址。一上车,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两片荷花池,两边的稻田里白鹭成群嬉戏,丰富的绿植为大家还原了五千年前良渚古城先民们的生活环境。


在整个游览过程中,如果你够细心,会发现公园用不同的植物对各个古城内的遗址分布区做了划分。如前往陆城门的沿路能发现左侧呈东西走向的用绿植标识的南城墙,每当春日,南城墙上的杜鹃花就会成片开放。在陆城门站下车后,可以看到陆城门广场的中轴线处立了一座巨型琮形立柱,这是陆城门广场的地标。


绵延的南城墙在陆城门断开了四条通道,这是由于当年的良渚古城犹如一座水城,营建于沼泽湿地之上,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水路交通为当时最主要的出行方式,良渚先民乘坐独木舟与竹筏来往于古城内外。而在南城墙中段,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座由三处小型夯土台基构成的陆城门。这是良渚古城唯一的一处陆路交通通道。隆起的三座高台,呈“品”字形结构,将连续的城墙分为四个门道,宽度达150米,可以想象它当年的气派和巍峨。


在这里不仅有五千年的历史感,更有回归过去的自然生态。独特的人型雕像或在河里撑船,或在路边劳作,远远看过去,仿佛穿越到五千年前,感同身受当时先民们平淡充实的生活。

通过宽大的门道,我们就进入了这座千年都邑遗址的内城区域。良渚古城内外城河,用八个水城门相连,每面城墙各有两个水城门,向前就是南城墙发掘点。发现于2007年的良渚古城城墙,是目前在世界同时代的遗址中较早发现的采用夯土筑墙的方式堆筑的城墙。它历经五千年沧桑,见证了良渚先民的智慧。城墙充分利用自然地势堆筑而成,底部铺垫石块,上部由取自山上的黄色黏土分层堆筑,这种筑城墙的做法,目前在中国以及世界同时代的遗址中,尚属罕见,若选择步行,沿途通过科普性景观小品的设计展现,还能了解到从古至今城墙堆筑技术的演变史。



考古体验


在南城墙站的考古体验区内有“湿地营城”、“水城中的劳作与生活”两个展厅和“考古天地”青少年互动体验区,在此可以了解良渚古城的地理环境及营建工艺、良渚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也可通过参与互动体验项目,了解一些考古发掘研究的基础知识。激发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开阔视野。


河道与作坊

沿途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它特殊的含义,游览车经过河道与作坊区,可以看到流淌了5000年的钟家港河道,它是贯通良渚古城南北的主干道。公园还在河道两侧还原了当时紧贴河岸的竹编和成排的护岸木桩,河道两岸分布的许多良渚时期人工修筑的台地,平台上的雕塑展现了良渚先民夹河而居的生活情景。

2015年,通过专家在这个区域发现了石器、玉器、骨器、漆木器等半成品和制作这些器物的工具,清理出了陶器、各类果核、猪骨、鹿骨等生活废弃垃圾,进一步证实了此块遗址区域分布着多种专业手工作坊,同时也是这些工匠的生活居住区。在展示区,你能通过模拟的场景,观察五千年前手工业作坊区的繁忙景象。目前,作坊区分别设置了玉器、漆器、衍纸、陀螺作坊、纺织制作体验主题作坊,既能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有利于培养亲子互动感情,该项目深受广大亲子游访客的喜爱。



雉山观景台


雉山,是一座海拔只有30余米的自然山体,处于东城墙与北城墙的连接处,山体本身就是良渚古城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时减少了城墙建造的工程量,节约了许多人力与物力。登山雉山只需5分钟左右,便可以俯瞰到良渚古城城址区的多处美景,下山时若不选择原路返回,继续前行可步行至雉山亲水平台,此处不仅有几只憨憨的大萌鹅,还有喂锦鲤等互动娱乐项目,是一处静谧的世外桃源之地。


莫角山宫殿


良渚古城的宫殿区位于古城的中心高台区域,经过了良渚先民的精心设计,彰显了它独特的地位,高台之上又堆筑起三个独立的土台,分别是大莫角山、小莫角山和乌龟山,在三个土台之间,还有面积达7万平方米的沙土广场。

沿着朝圣之路木栈道拾级缓缓登上古城的权利中心,两边簇拥的是绵延五千年的稻作文明,徐徐白鹭与五彩花卉为朝圣之路开道,此栈道直抵文明圣地的核心区—大莫角山台地,大莫角山视野开阔,是莫角山台地上三个独立土台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堆筑最高点达16.5米,远远超过城墙的墙体高度,站在此处,环顾四周,想必当时的良渚国王一定有一种“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的感觉。在这里发现有7个面积约300—900平方米的良渚文化时期房屋基址,五千年前,这种以莫角山为中心的城市营建特征,体现了统治阶层“以中为尊,以高为崇”的政治理念。

而分布于大莫角山、小莫角山和乌龟山之间的沙土广场,是良渚先民一层土、一层沙相间夯筑而成,平均厚度约60厘米。环绕沙土广场南部和东部,发现了9座房屋台基。显然,沙土广场具有特殊功能,极有可能是莫角山宫殿区内举行重要仪式的场所。

小莫角山台地是莫角山台地上规模最小的一处,这里布置了依据柱洞排列模拟复原的建筑立柱模型,一根根立起来的木头,是我们根据原来所留下来的洞状遗迹想象还原的。

国庆期间,在莫角山的池中寺台地还有民谣乐队为大家深情开唱,现场还有租帐篷,逛累了还可以回到帐篷处休息……在秋高气爽的时节,听一段民谣,感受一段惬意时光!

在莫角山,除了音乐派对和帐篷营地,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家伙等着你的投喂。国庆期间,遗址公园新增和平鸽投喂体验,想象白白嫩嫩的小鸽子停在你的手心,是不是很让人向往!


反山王陵


反山是一处人工堆筑的长方形土台,面积约10000平方米,位于莫角山宫殿区的西侧,两者仅一河之隔。它是良渚古城区域内最高的墓地,从墓地的选址、设计、营建可看出反山墓地特殊的地位。

为保护遗址不受侵害,专家门还在在反山墓地还原了11座墓葬的出土情况,再现了1986年考古发掘时的情景,而真实的墓坑位于展示区下方80厘米处,实在是太奇妙了!


位于墓地中心的M12号墓,是反山等级最高的墓葬,随葬品最为丰厚,还出土了象征至高神权与王权的玉琮王、玉钺王,证明了墓主人的尊崇地位和无上权力。

在反山墓地的模拟场景的另一侧,还有保存下来的考古地层剖面,直观展示出反山遗址的发掘清理过程。通过标识,您可以看到互相叠压的两个文化层,形成较晚的汉代文化层叠压在良渚文化层上,反映出良渚文化与汉代文化的早晚关系,揭示了良渚古城区域的历史文化变迁过程。

而在不远处的反山展示馆,让你更深入的了解反山王陵的挖掘历程,进去馆内,首先看到的是从1986年开始,考古工作者们对反山遗址的发掘研究过程,通过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体会当时专家发掘王陵的真实历程。

在这里还有一面可以与你互动的展示墙,展示墙的屏幕上包含了出土的所有物件,不仅可以清晰的看到文物还能点击任何你感兴趣的物器来了解它,科技感十足!展示馆内还开设了一块区域来介绍了“神人兽面纹”,象征着权力与信仰的神徽反映了良渚时期神权的至高无上,以及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明确反映出良渚文明是一种以神权为纽带的文明模式,与古埃及文明模式较为相似。

从王陵出来可以去看看西城墙遗址,西城墙复原展示点复原展示了西城墙底部垫石的发掘情况,真实的遗迹位于展示区下方1米处。西城墙的宽度大约在60米左右,像南城墙一样,西城墙的底部也是用石块作为基础,在石块的上面堆筑粘性比较强的黄土作为墙体部分。现在能看到的西城墙的高度为1米左右。



良渚文明探索营地


良渚文明探索营地,这里是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唯一的研学旅行营地。营地内可同时容纳1000人开展研学活动。设有户外自然体验区、学术科研中心、教育体验中心、生活成长中心四大核心功能区,具有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公众科普、学术交流等功能。现已获得“杭州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与“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等荣誉。

良渚文明探索营地以“考古”与“良渚文明”为特色内容,通过考古学、人类文明、自然探索等主题课程,让当代青少年亲身接触并感受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魅力,收获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大观山休憩区


良渚数智体验馆位于大观山站,是利用最新科技手段,以全数字文化装备和内容云构成的沉浸式数字文化交互体验空间,以最先进的数字化手段来展现良渚文明的价值,向游客讲解古良渚文明之盛景,打破五千年的时空,让游客既可了解到良渚古城遗址现在的风貌,又可让游客仿佛回到五千年前。


鹿苑


鹿苑由单一的观赏运营调整为了“科普+观赏+互动”综合运营,以森林公园、餐饮小食、手作体验、科普展厅为核心产品体系,拓宽多元化功能布局与氛围营造,提升鹿苑景点在大观山休憩区中的活跃度,增强互动性,实现访客和大自然的高度融合,成为综合性科普游乐休憩区。



3 1 0

此文章暂无评论

返回顶部
下载App APP二维码
提交反馈

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即可联系16番

在微信中搜索“baume002”也可找到我们

微信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