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放羊,这里的景色一派祥和。
海一样的湖—呼伦湖
前言
呼伦贝尔的秋,没有其他地方的喧哗烦躁,这里,你能感受到什么是秋之静美。
一直很喜欢听《鸿雁》这首歌
黄草连天的尽头是北方的故土家园
一碗浊酒,独对苍天
歌声中
蒙古汉子豪迈的性格与浓浓的乡愁交织着
悠扬的马头琴如鸿雁般带着我的思绪穿越时空
回到了秋天
那片至今让我魂牵梦绕的金色草原和森林里
秋日的呼伦贝尔 ,眼前的景色都如油画般厚重。
呼伦贝尔 ,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东北 部,这里地域辽阔,聚集了水草丰盈的 呼伦贝尔大草原、林海莽莽的 兴安岭、纵横交错的河流、草木葱茏的湿地以及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这里四季风光旖旎——
春季,是娇艳欲滴的粉
夏季,是郁郁葱葱的绿
秋季,是五彩斑斓的艳
冬季,是冰清玉洁的雅
春短、夏凉、秋美、冬长,
而秋日的呼伦贝尔 ,
更是一个让人陷入就不愿醒来的美梦。
我们的行程
第一天:到达 阿尔山
第二天:阿尔山一日游
第三天:阿尔山— 额尔古纳
第四天:额尔古纳— 根河—敖鲁古雅使鹿部落—冷极村—满归
第五天:满归—奇乾
第六天:奇乾—老鹰嘴— 临江屯
第七天:临江屯—边防公路—黑山头
第八天:黑山头—边防公路—猛犸博物馆— 满洲里
第九天:满洲里—莫日格勒河—寻龙诀拍摄地— 海拉尔
第十天:海拉尔—回家,结束行程
秋季的呼伦贝尔是一良药,它能让我们屏蔽世俗的声音;
秋季的呼伦贝尔是一良药,它能让我们抛开城市的枷锁;
秋季的呼伦贝尔是一良药,它能让我们不在将希望寄托于飘渺的未来;
10月,在北方邂逅最美的秋天。旅程,从呼伦贝尔开始不止是辽阔更是在于它的广袤胸襟中藏着许多温柔的美好。
10天的行程,把年假凑一块、再来个周末、再厚着脸皮向领导请了一天的假;东拼西凑算是把10天的时间给挤了出来。从呼伦贝尔回家之后,我修每一张图的时候,都开始感慨,10天的行程对于我的一生而言都是治愈的。
【我们的大交通】:飞机+火车
呼伦贝尔有2个机场、一个是海拉尔机场、一个就是阿尔山机场。
我们的行程可以说是阿尔山进、海拉尔出。
阿尔山的机场很多航司没有开通航班,我们就选择了,先到沈阳,从沈阳坐火车到 阿尔山。回程则是从海拉尔机场直接飞。
一个是林间火车、一个是上帝视角,让我们可以从2个纬度去欣赏呼伦贝尔的美。
如果大家对呼伦贝尔自由行,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在游记的评论区(划到最下面)或者点击我的头像,给我发私信都可以。
我看到信息后,会及时回复大家的。
呼伦贝尔的秋天就属于森林
阿尔山之行
如果说:
呼伦贝尔的冬天属于冰,属于雪;
呼伦贝尔的春天属于风,属于水,属于第一抹绿色;
呼伦贝尔的夏天自然属于草原;
那么!呼伦贝尔的秋天就属于森林。
很长的时间里头,我们都把呼伦贝尔的主角让给了草原,只有在秋天,森林才走上了前台,很长的时间,这最美好的秋天,都被我们自己独享;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故事有千张面孔,阿尔山也有风情万种。
穿越阿尔山景区的公路经过湖边,轻松就能亲临乌苏浪子湖的湖边。
传说清乾隆年间,札萨克图旗乌兰毛都草原大旱,彼时,成吉思汗后裔的一户人家生得一子,由于盼水心切,给孩子取名 乌苏 (蒙语:水的意思),希望他能给草原带 来兴 旺繁荣。
小乌苏刚刚懂事总是喜欢玩耍,直到二十多岁,也不肯去放牧或干活。因不务正业,人们都称他“ 乌苏 浪子”。可是后来,乌苏历尽千辛,找到了水源,牧民们便将水源形成的湖泊称为乌苏浪子湖,将湖水流经的溪流称为乌兰河。
浪子湖几乎四面环山,朝东的方向有一个小峡口,湖水静静地从这里流向 乌兰 河,而清晨 阿尔山 的阳光正好从这里射进湖区,将朦胧的雾岚和湖岸早秋的林木照亮,美妙的一刻便来临。
湖水如一面剔透的镜子,斑斓的色彩湖山相应,点点秋色在幽兰的湖面跳跃,那是明媚的秋光,似 内蒙古 森林草原迷人的眼睛。
当司机介绍说, 乌苏 浪子湖盛产鲤鱼、鲫鱼,还有一种名字耐人寻味、颇具传奇色彩的老头鱼。是不是 乌苏 浪子羽化成仙,长驻神湖,以保佑草原森林人畜生息!
湖水因传说而神秘,湖景因迷离而显得神奇, 乌苏浪子湖明媚秋光,揭开了阿尔山 地区金秋的序幕。
阿尔山秋色森林,远离喧嚣林间漫步。这是一个远离喧嚣,自然纯洁安静的地方。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各式各样的网红夜店,只有回归自然的纯朴和简洁。
那斑斓的森林,映衬着辽阔草原,仿佛一幅天然画卷。
【月亮天池 】
空气中满是松木香,深呼吸,一阵激灵。
再放眼远处,是阿尔山铺天盖地的秋色,从栈道而上,到森林,到远山,到天边。眼前秋景不输喀纳斯 ,人却不多,四周宁静,仿佛能听见万木生长的声音。
一路向上,满眼移动的金色光芒,当蓝色天池跳出来那一刻你也会惊喜的。一般的火山口如同残酷炼狱寸草不生,这里却装满了明净湛蓝的湖水。它的神奇之处在于久旱不涸,久雨不溢,流淌了几个世纪,水位不升不降,深不可测,还有传说天池与地心相通哦。
秋天人烟稀少,感觉童话世界唯我独有。
随手拍都是不用加滤镜的美照。
【山水岩壁画】
山水岩壁画系由千百万年前地壳运动形式的地质断层所致,是由玄武岩熔岩流堆叠而成。山水岩壁画的面积约20公顷,长约100多米,画面上呈黄土色,无任何人工痕迹,堪称天造地设。
绰尔河在水量丰沛时,遇巨大的急弯,会突然加剧流速。加上河水中夹杂着大量从上游带来的岩石块,在山体上形成了强有力的冲蚀。经历岁月洗礼,便在这巨大的山体上冲刷出了这样一幅天然的壁画。
这不得不让人惊叹自然的神力,可以刻画一切你未想之物。
伴随着夕阳逐渐西下,光影在此刻达到了极致的柔和。阳光洒在 阿尔山 这片神奇的土地之上,此时的牧人正赶着自家的牛群回家。
司机师傅主动停车,让我们下去走一走,他说,这里的光与影很出片。
果不其然,这张这片得到了朋友圈的无数点赞。
圣水有奇泉
阿尔山 是 蒙古 语的音译,全称为哈伦· 阿尔山 ,其意为热的圣泉。
司机师傅说,要带我们去这里的圣水奇泉看看。
听司机师傅介绍,五里泉距 阿尔山 市正好五里地,遂取名五里泉。五里泉东面是雄伟的大兴安岭主脉,其他三面是绿草茵茵的湿地。
五里泉的泉水水温、化学成分、水量均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日流量千余吨,水温常年保持在3~6℃。泉水中富含偏硅酸及锶、锂等13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老将军杨成武称五里泉为“天下奇泉、人间圣水”。许多在周围生活的人每天都会来这里打水,当地政府便在泉水口修葺了一个不大的水池,并设置几处接水管口,供当地百姓取用泉水。
《敖包相会》原来在这里
天气不错,我们一路走走停停、一路走走拍拍。
好的照片,在于牺牲摄影师。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这是 北京 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草原上的人们》的插曲《敖包相会》,在民间流传了近半个世纪。
《草原上的人们》这部电影的外景就是在巴彦呼硕拍摄的,那首《敖包相会》就是从这个敖包分传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在这里可以领略蒙古族,还有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呼硕草原风情。
说到敖包,是最初就是茫茫草原上无法辨别方向和道路,牧民们为了出行方便而随意摆放的几块石头堆(有的用土,也有的用树枝等),最初起指路、辨别方向和牧场边界的作用。后来逐步演变成 蒙古 族祭拜各路神仙和祈祷风调雨顺 和平 安的场所。
敖包又叫鄂博,蒙语"堆子"的意思,敖包最早本是用作道路或界域的标志,后来演变成为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和汉族的土地庙大概差不多。敖包一般是堆石成台,沙漠中则用柳条堆成。
牧民们每年在六七月间祭敖包,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姑娘和小伙子则借此机会躲进草丛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这就是敖包相会。
此时的巴彦呼硕草原没有了游客的身影,成为了鸟儿的天堂。
发源于大兴安岭蘑菇山北麓的伊敏河纵贯鄂温克族自治旗 ,好似飞龙围绕巴彦呼硕敖包而过,像一条银色的彩带飘洒在碧绿无垠的草地上,为巴彦呼硕旅游景区更添秀丽风采。跟随司机师傅的脚步,我们来到山坡之上,欣赏伊敏河湿地的美景。
跟随司机师傅的脚步,我们来到山坡之上,欣赏伊敏河湿地的美景。
这是我们喜欢的旅行方式,喜欢在小众且美的地方“浪费时间”。
伴随着夕阳,我们前往额尔古纳 。
再见了,美好的一天。
到达额尔古纳时,我们被这里的俄罗斯风格建筑所震撼了。
草原也有“哈根达斯”
早餐之后,司机师傅带我们来到了,他从小吃到大的冰激凌店试试草原上的“ 哈根 达斯”——铁山冷饮。
在额尔古纳有这样一家神级的冷饮店,一天卖出3500支冰淇淋不是事儿。始创于1990年,凭借“不加一滴水”的浓郁口感,30年的时间屹立不倒,长期居于大众点评 呼伦贝尔 冷饮店排行首位并获得全五星的好评。来上一支,奶香实在是太足,这简直是冰激凌界的白月光。
俄罗斯油画
秋日草原上的牧草已经收割,留下一道道金黄的纹理,一个个大草卷散落在天尽头,秋日的阳光下,犹如一幅幅色彩浓烈的俄罗斯油画。
原野上,牧民们唱着山歌,放着成群的牛羊,被打成半人高的结实草捆,错落有致地散布在山腰坡间,那是牛羊过冬的粮食。
这些草捆也成为了我们的拍照道具。
敖鲁古雅,唯有美景与你不可辜负
敖鲁古雅,在这个大兴安岭与呼伦贝尔交界处的原始森林。
居住着鄂温克人,是国内唯一放牧驯鹿的地方。
那里有着满目的金色森林与穿梭的鹿群;在秋季恰好处于发期、顶着大角的公鹿,刚剃掉鹿茸的成年鹿和只有4个月大的小鹿。
不过,现在的鄂温克人已不再打猎,而是随着驯鹿的逐食迁徙过着游牧生活,他们爱驯鹿就如爱自己的孩子。

在鄂温克原始部落的晚上,没有电,小屋里点着蜡烛,禁止狩猎的政策对鄂温克人生存生活的影响非常之大,加之几次迁徙让他们离城市越来越近,现代文明某种程度构成了对自然法则的致命打击。
现在的鄂温克人似乎一共只有几十口,而且他们的后代大多不愿意再过这样原始的放牧生活。
所以当这代的养鹿人老了之后,这些驯鹿很可能只能放归山林了~
满归的日出




途径一片湖,湖水如镜
月牙有个湾
额尔古纳河畔形如新月的湿地湖泊
河水激荡奔流冲出山涧后在急转弯处,冲涮出了一片形似月牙之地,镶嵌在河中心,故称“月牙湾”。
跟随司机师傅的脚步,我们爬山小山头,在这里才能一睹“月亮泡子”的芳容。
额尔古纳河右岸
作家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 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
《 额尔古纳河右岸》充盈着丰厚的生态意蕴: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对生灵的关爱等,这主题思想即使放在今天,格外抢眼。
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 贝加尔湖 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
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
小说主人公即叙述者“我”是一个置身整个故事中的老妇,是“这个民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见证并亲历了 额尔古纳 河右岸的鄂温克族人近百年的游牧生活及其最终命运。

一条警犬蹲坐在石碑旁,如此的尽忠职守。
有一座小镇叫奇乾
小时候,很喜欢听大人唱一些苏联的民歌,《山楂树》、《红梅花儿开》都是耳熟能详的歌曲,那悠扬的手风琴声,那动听的旋律,让我对俄罗斯这个民族充满了好奇和想象。
上学后,我从课本上知道在中国内蒙边境也有俄罗斯族,他们的生活习俗与俄罗斯 人一样,他们居住在美丽的额尔古纳河畔,河的对岸就是俄罗斯

奇乾—一个被人遗忘的世外 桃源 ,奇乾—一个古老久远的辉煌名字;这里曾经是 俄罗斯 淘金人的天堂,这里原来是 蒙古 乞颜部落的福地。
这里四面环山一面临水,这里 三河 汇聚清澈见底;这里天涯海角与世隔绝,这里林海茫茫植被原始;这里田园广袤水草丰美,这里天高地远荒无人迹。

部队清晨的号声唤来农家鸡犬的共鸣,战士出操的脚步伴随牛羊上山的身影。
游艇巡航的汽笛伴奏着额尔古纳河的欢唱,牛羊哞哞的呼唤回应着鸟雀的啾啾的晨鸣。
白雾氤氲,额尔古纳河开始了一天的欢歌,红日渐升,额尔古涅•昆绽放出明媚灿烂的笑容;炊烟袅袅,木刻楞飘出诱人的米香,微风阵阵,白桦林唱响欢乐的秋声。
历史的变迁虽然把她淡忘,时光的脚步已经走出很远;安详宁静是她最美的气质,原始古朴是她最美的容颜;不恋浮华是她最终的坚守,传承历史是她最大的心愿。
层林尽染的诗意山秋
这里有万紫千红的山林,它叫莫尔道嘎。南有西双版纳 ,北有莫尔道嘎,金秋9月,莫尔道嘎的各种树木便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绿、白、黄、红、紫,晕染在蓝天之下,分外艳丽。




不忍打扰它们的娴静时光,我们出发前往老鹰嘴。
需要想象力的老鹰嘴
老鹰嘴也在众多游记中出现,因一块岩石状似老鹰的嘴而得名。
看这个地方需要找角度,否则也是靠悟。
深秋的老鹰嘴,如同一个成熟的少妇,有风霜的痕迹,有成熟的韵味,有历练后的宁静,还有极为丰富的内涵,是最值得陪伴的时候。
走在鹅卵石铺就的河畔,跨过小木桥,细细品味这里的成熟,感觉在这里就一直这样走着,享受这里的宁静,享受这里的韵味,是美到极致的体验。
宁静的临江屯
内蒙古和俄罗斯的界河,叫额尔古纳河。
河边有一个屯子叫“ 临江屯 ”,它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原始林区的森林深处,是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大汗为我们在中国北方边陲留下的一道历史印记。
当夕阳落下山头, 额尔古纳河对岸的俄罗斯 ,也一同陷入了黑夜之中。
临江屯则以他悠闲、宁静、纯粹的乡野气息,撩动心底深处的那一根弦。
临江的秋,由着它独特的美。
在这缤纷的深秋来到这里,呼吸着浓郁的森林空气,迷失在那卓越的魅力景色之中。
你会发现这块宝地如天庭坠落凡尘的一块晶莹的碧玉,镶嵌在长白山浩渺无际的原始森林中。
那么一瞬间,会有“误入桃源里,初怜幽谷深,方知仙子宅,未有世人寻”的感慨。
在山坡的制高点等太阳升起,层峦叠嶂的山丘瞬间被染成了玫瑰色,一种妖娆魅惑之感弥漫着向我袭来。
短短几分钟,一轮红日跃然而出,万丈光芒照亮了这个宁静的小村落。
屯子里已经弥漫着袅袅炊烟和草木燃烧的清香。远处的树和近处的马、牛被晨光渲染得朦胧而迷幻,柔美地流泻了一地醉人的景象。清晨的临江屯有种静谧的美。
站在那里,身体好像变得渺小了,小到类似一颗尘埃,灵魂仿佛又变大了,大到可以充满整个空间,可以随风四处飘散。
这就是我们之前看到草捆的制造者——割草机。
最美的边防公路



我们一直行走在额尔古纳河的右岸。而左岸,右岸的人只能遥望。
其实,左岸三百公里开外,都曾是成吉思汗的天下,是四百多年前康熙皇帝签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让那条河从中国的内河屈辱地成了中俄的界河。


沿着光阴的脉络,可以看到金色的驰骋,绿色的畅想,还有岁月点缀的万千色彩,都在瞬间竞相绽放。
绽放的不是花朵,不是芬芳,是用生命谱写的原色。
着色,布局,或者让星光点亮某处,一切漫不经心,总是浑然天成。


一条路能被人们称为“天路”,除了够长且仅此一条外,更重要的或许是行走在天地之间的辽阔和纯净感。
黑山头的日落
黑山头镇是个很小但很有名的小镇。要在过去来说,简直就像中俄边境上的桥头堡!它位于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畔,设有黑山头口岸,口岸距黑山头镇12公里,向北230公里是另一个著名的口岸室韦。



黑山头的落日,超越日出亘古辉煌,只为明天升东方。
刹那西坠涌悲凉,更显晨曦留念想,生命轮回像黑山头的落日模样?


186的彩带河



它不叫狐狸野兔,它叫胡列也吐

这里紧靠中俄边境,从满洲里沿着边防公路去黑山头就会路过这里。
胡列也吐是候鸟的聚集地。
听司机说,每到春季和秋季,会有一大批迁徙的水鸟经过这里,天鹅,鸿雁、白琵鹭、红头潜鸭、长腿鹬、反嘴鹬以及普通燕鸥等水鸟80余种。


骑马放羊,这里的景色一派祥和。
海一样的湖—呼伦湖
呼伦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湖水清澈冷冽,美丽的湖泊, 天水 相连,白帆点点,波光粼粼.....

走在湖畔,踩在湖边的石子上,被阳光照射下的湖面,发射出微微的一闪一闪的光亮,如同铺满了碎钻。
不知道在湖的那一边,生活着怎样的一群人,他们有着怎样的喜乐哀愁。
扎赉诺尔博物馆 ——与历史对望与文化邂逅
扎赉诺尔踞于祖国版图鸡冠之上,一眼望俄蒙,鸡鸣闻三国。
形象地道出了她的独特地缘位置。这里是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之一。
1933年,这里出土了第一个万年以上的“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 ,1980年,发现了蘑菇山遗址,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扎赉诺尔就有古人类活动。
这里是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摇篮。最早见著于史籍的是东胡族,其后是匈奴、鲜卑、 室韦 、突厥、契丹、女真和蒙古族,在数千年的沧桑岁月中,北方游牧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厉兵秣马、问鼎中原。
这里有丰厚的矿山文化积淀,从1902年开始煤炭开采,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见证 中国 近代煤炭工业发展史的“活化石”。历经时代的变迁,扎赉诺尔文化融合了远古文化、草原文化、矿山文化、湖泊文化、边疆文化和红色文化。
这一切构成了扎赉诺尔积淀深厚、恢宏多元的历史,更使得扎赉诺尔在在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璀璨光辉的文化印迹。

听司机师傅介绍说,这座建筑是仿造莫斯科红场的瓦西里升天教堂所建造的。
夜幕下的满洲里
它位于我国东北边陲,西与俄罗斯接壤。是我国最大陆路口岸。夜幕降临时,这里华灯初放,五彩斑斓。


满洲里的北湖,这里是观看 满洲里夜景的绝好场所,夜晚的景色非常漂亮。
北国最美的秋

司机师傅说,我们也是他今年的最后一批客人了,要等到来年的5月,才会再有客人造访呼伦贝尔了。

司机师傅,到我们来到了他的“独家观景台”。
云未卷,风正舒,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眼前的莫日格勒河,仿佛在独自呢喃,唱着关于时光的歌。




生性胆小的它们对于我们的到来,还是很抗拒的。
我们只有远观了。
摸金范儿《寻龙诀》取景地
《寻龙诀》这部电影,相信大家都看过。
听司机师傅介绍说,导演乌尔善,1972年6月10日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 。片中绝大多数外景都是在呼伦贝尔 草原拍的,电影中全景的草原、 额尔古纳河,场面十分震撼。




结语
有一种秋天,叫做呼伦贝尔的秋天,美得无可救药。
呼伦贝尔的秋天很短,但很美,仿若上帝手中的五彩画笔镌刻在秋天斑斓的画卷上。
如果大家对呼伦贝尔自由行,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在游记的评论区(划到最下面)或者点击我的头像,给我发私信都可以。我看到信息后,会及时回复大家的。
















































































































此文章暂无评论